﹝一﹞ 詞以境界為最上。有境界,則自成高格,自有名句。五代、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。
﹝四﹞ 古今之成大事業、大學問者,必經過三種之境界。“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”,此第一境也。“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”,此第二境也。“眾里尋他千百度,回頭驀見,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”,此第三境也。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。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,恐晏、歐諸公所不許也。
﹝二﹞ 有有我之境,有無我之境。“淚眼問花花不語,亂紅飛過秋千去”,“可堪孤館閉春寒, 杜鵑聲里斜陽暮”,有我之境也。“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,“寒波澹澹起,白鳥悠悠下”, 無我之境也。有我之境,以我觀物,故物皆著我之色彩。無我之境,以物觀物,故不知何者為我,何者為物。古人為詞,寫有我之境者為多。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,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
﹝三﹞ 無我之境,人惟于靜中得之。有我之境,于由動之靜時得之。故一優美,一宏壯也。
![]() |
晚霞 |
![]() |
夏日荷風 |
![]() |
冬之景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